3月21日下午,《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发展部主任、《民生与法》主编王敏啟、《人民日报》《民生与法》执行主编高波涛、《人民日报》《民生周刊》主任助理柴淑敏到涧西法院采访“诉调对接中心”工作,在涧西区法院院长刘宏伟带领下参观了该院的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和巡回法庭工作。
近年来,涧西区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扩大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深化改革创新,创造了“一个中心、十个基站” 模式,实施了“自主选择式”诉讼服务、法官进社区、周六接访、主审、主调法官适度分离等制度措施,着力推进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促进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使矛盾纠纷更多的通过多元化解决机制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自2012年开始,涧西区全面推行社区“四位一体,两级网络”的“网格化”管理。涧西区全区11个街道办事处,每个办事处都有一个调解委员会;54个社区、每个社区都有一个矛盾调解室;每一栋楼都有一位民调信息员,全区共有2500多名民调信息员,调解资源遍地开花。
诉调对接主要体现在充分依托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由法院主导,内部统筹,外部协调,协同联动,群策群力,建立起多元主体参加的涵盖诉前、诉中、诉后的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做到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等多元调解互相协调,调解和诉讼无缝对接。法官进社区,全员参与,作为诉调对接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社会管理的最末梢——社区建立起社会矛盾源头预防、源头化解、源头处置的工作阵地。
《人民日报》记者一行对涧西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院的此项工作亮点很多,值得大力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