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涧西区法院:做好“五加五减”多元破解案多人少难题

  发布时间:2016-05-18 16:42:51










    5月14日,“深化司法改革 破解案多人少司法难题”高端论坛在洛阳召开。此次论坛由人民日报社、中国行为法学会、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导举办。人民日报社原副社长何崇元、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李文燕、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行为研究会会长戴俭明、洛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孟铎,中国行为法学会相关领导出席会议,部分高校教授、专家学者、律师、媒体记者以及河南、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辽宁、云南等地的法官参加会议。期间,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约180人莅临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调研指导该法院如何破解案多人少矛盾工作。    

    涧西法院院长刘宏伟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做好加减法 有效解难题》的报告:涧西法院面对案多人少的问题,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要求,深入研究,综合施策,脚踏实地,探索了“五加五减”工作机制,有效缓解了案多人少矛盾。

    作为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的典型案例,与会领导先后参观了涧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立案庭等部门,涧西法院院长刘宏伟就该法院探索“五加五减”工作机制,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矛盾所采取的创新举措及成效进行了介绍。

    理清思路,创新作为,认真做好五个加法

    一是增加诉前调解力量,努力分流各类案件。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免费调解窗口,引导起诉的当事人选择调解,安排20名人民调解员值班调解,使案件快速进入调解流程,最大程度惠及诉讼群众。2016年以来,共引导分流纠纷到免费调解窗口652件,调解成功323件,将近十分之一的纠纷在诉前调解窗口得到化解。原优秀的基层人民调解员兼社会法官李群木调解纠纷53件,受到群众的好评。

    二是增加诉中调解力量,努力提高调撤比例。在增加法官力量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既能依法审理案件又能依法参与调解案件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行人民陪审员在法官指导下开展调解工作。2016年,人民陪审员在法官的指导下在诉讼过程中调解案件405件。涌现出周秀华、杨建省等多名优秀的人民陪审员,充分体现了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参与调解、化解矛盾的作用。

    三是增加一线审判力量,努力提高结案总量。面对突然大幅增加的、来势凶猛的案件洪流,院长、副院长、委员、庭长、副庭长全部参加“抗洪抢险”,2014年2月,该院被确定为全国法院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法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改革院、庭长对法律文书的签署职能,院、庭长不参加审理、不参加合议,不得签发法律文书。由此改革,将院、庭长的工作职能和工作内容一步到位调整为直接办案。2013年,院、庭长审结案件364件,占全院结案数的11 %;2014年,院、庭长审结案件1061件,占全院结案数的25 %;2015年,院、庭长审结案件2639件,占全院结案数的31%;2016年以来,院、庭长审结案件687件,占全院结案数的33%。

    四是增加审判辅助力量,努力提高审判效率。推行审判保障集中管理,实现诉讼服务职能和审判职能相分离,将各职能部门的司法服务功能剥离出来,由诉讼服务中心统一行使。以审判工作为中心,把法官从繁琐的行政性、综合性事务中脱离出来,确保法官集中时间和精力投入办案工作。增加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减少法官记录、文书校对、文书上网、视频直播、送达、通知、保全、装订档案等繁琐工作事项,减少法官外出时间,使法官集中精力开庭、合议、裁决。

    五是增加专业审判、小额速裁和简易程序结案数量,努力提高均衡结案程度。组建专业合议庭,实行专业化审判,提高案件审判质效。将金融、房地产、物业、交通事故等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少年案件等划分为18个审判专业,每类专业案件固定由其中一个合议庭审理。加强对口指导,解决好审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普遍性问题,统一裁判尺度,切实提高一审案件质量。大力推行实现担保物权、小额诉讼、速裁、支付令等简易快捷程序,快速审结简易纠纷案件。2016年以来,共调解结案739件、撤诉案件321件、专业审判判决结案654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了51%。

    求真务实,创新探索,精准做好五个减法

    一是推行社会法庭工作,减少各类纠纷转化为诉讼案件的数量。在河南省高院的指导下,坚持党委领导、争取政府支持,对一些要求法院立案审理的案件借助社会力量,推出一项新的纠纷解决方式“社会法庭”,聘任在当地德高望重、群众信服、熟悉社情民意的群众和退休人员担任社会法官,利用他们的优势和经验来调处矛盾纠纷,努力使纠纷化解在法庭之外、诉讼之前。涧西法院在人口众多的社区、矛盾集中的领域共设立了5个社会法庭,选聘50名社区法官。自开展“社会法庭”工作以来,通过“社会法庭”这一矛盾化解平台化解矛盾纠纷763件,大量矛盾纠纷被“社会法官”化解在基层。

    二是推行巡回法庭制度,减少企业、居民直接诉讼的数量。结合辖区人口众多、企业密集、经济交往活跃、维权需求较多的实际情况,专门成立企业巡回法庭和社区巡回法庭,加强巡回审判和法律服务工作,通过巡回法庭流动车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开展巡回办案、宣传法律、咨询答疑活动,积极为社区群众和辖区企业提供高效司法服务。2015年以来,共开展巡回审理、普法宣传、法律咨询、非诉调解等工作560余次,化解纠纷356件。

    三是推行社区法官制度,减少各类纠纷走出社区的数量。该院118名干警分包辖区54个社区,应群众电话预约,社区法官随时深入社区,为社区群众提供调解、咨询、宣传等各种司法服务,将众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全院干警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走进辖区12个街道办事处和54个社区,团结2500名民调信息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全体干警主动走出去,进社区,近群众,化解纠纷,2014年以来,涧西区法院干警共深入社区2300余(人)次,制作社区法官工作联络牌54块,进行法制宣传、咨询、座谈700余(人)次,到社区、学校巡回审判87次,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纠纷900余起。

    四是推行“一个中心十个基站”模式,减少开庭审理和裁决案件的数量。涧西法院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下,成立“诉调对接中心”。中心依托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仲裁裁决、社区法官调解、社区巡回法庭调解、企业巡回法庭调解、社会法庭调解、基层社会组织调解、人民观审团调解、“两员合一”调解(人民调解员和人民陪审员)等十个诉调对接平台,及时调处起诉到法院的婚姻家庭、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医疗侵权、物业服务、职工维权、消费者权益、民企商事纠纷、土地纠纷等领域案件。2013年,该院共立民事案件2245件,流转到诉调对接中心1180件,经10个平台化解654件;2014年共立民事案件3133件,流转到诉调对接中心1364件,经10个平台化解713件;2015年共立民事案件6826件,流转到诉调对接中心3178件,经10个平台化解2016件;2016年以来,共立民事案件3406件,流转到诉调对接中心1178件,经10个平台化解657件。

    五是推行联合调解制度,减少群众在多部门、多环节反复诉求无果之后最终又成为诉讼案件的数量。与矛调中心、综治部门、司法局、人民调解委员会、办事处联合调解。辖区各相关部门把每周发生的各类纠纷进行造册登记,并进行细化分类登记归项,并固定每周的星期四为联合调解日。由法院为政府各部门提供法律上的培训、帮助和指导,解答法律上的疑点、难点问题,做好法律培训咨询服务工作;及时派员对各类纠纷共同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避免日后重复诉讼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同时避免大量矛盾纠纷进入法院。

    参观后,与会领导表示,涧西区法院破解案多人少矛盾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具有“理念新、工作实、效果好”的特点,涧西法院此工作走在了全国法院前列,诸多经验值得推广学习。希望涧西法院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深化完善破解案多人少矛盾,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确保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史翠玲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