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涧西区法院快速调解一起赡养纠纷案,四个斤斤计较的“较劲”子女,经不住法官“进门四扁担”的“暴力醒脑”,化解了多年的死疙瘩,赡养案顺利调解。
洛阳市涧西区某城中村孙老太太,已经八十高寿,四个子女在都市拆迁中得到十余万、数十万不等的赔偿,家境富足,却在养老问题上斤斤计较;这个计较母亲还有存款在其他子女处存放未花完,那个报怨为家里出力有人吃亏、有人占了便宜,多年来争吵、打闹不断,把老母亲送进了敬老院,还是争吵不停,敬老院的生活费,都不能兑齐。
老母亲第一次诉讼,告的是老大,老大掂着点心来到敬老院,一句“娘啊,你告儿子了?”,让当娘的心软了,让老大用轮椅将自己推到法院,向法官表示“诉状不是我写的,我没有告俺儿”,办理了撤诉。
第二诉讼,告的是四个子女,老大提出“诉状是复印件,没有老母亲指印、是别人冒名起诉哩”等,又拉母亲办理了撤诉。领取撤诉裁定书时,老大一句“老娘的赔偿款还没有花完哩!凭啥再让兑钱?”,引起四个兄弟、姊妹外加侄女、侄子当场拳脚相加,打骂、撕拽。
第三次诉讼,承办法官看清几个子女算计、推诿症结,采取“进门扁担法”,进行“暴力醒脑”。把四个子女都叫到法庭,连发四问,第一问:“不愿意养老的举手!无力养老的举手!”,无人敢说话;第二问:“不好好赡养老人,乱抠起诉的毛病,准备让老母亲再进法庭的举手!”,又没有人敢说话;第三问:“哪个国家的法律规定,只有等老人手里的存款花完了才能兑付抚养费?有异议的说话!”,还是无人敢说话;第四问:“老人的财产保管人,为什么不敢写个说明,承认自己保管着存款?是不是真想独吞了?”,几个兄弟、姊妹面红耳赤,低头不语。见无人举手,法官表态:“子女富足母亲受难,天理何在国法不通!同意调解均摊费用的现场签字,不同意签字的现场举手!”,无人举手,几个子女悔悟、羞惭,“痛快”地签了调解协议及调解书后,连连感叹:子女糊涂老母受难,相互推诿实在不该!搀扶母亲离开法庭,赡养案快速调解,多年的死疙瘩轻松解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