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涧西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吴迎峰向新闻媒体通报了该院开展“送法进校园”的工作情况,少年案件审判局副局长魏淑琴通报了两起典型案例,发布会由新闻宣传局局长史翠玲主持。
近年来,涧西区法院在上级法院的指导、区委的领导、区人大的监督、区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的原则,创新审判方式和工作方法,促进“预防、审判、矫正”一体化少年审判工作是河南省乃至全国少年审判的“样板田”、“先进示范”之一,多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少年法庭”、被共青团中央、最高法院授予全国首批“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先进集体”等荣誉, 2014年12月,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少年法庭先进集体”,是河南省唯一取得此殊荣的基层法院。
发布会上,吴迎峰主任向新闻媒体通报了该院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的基本做法和显著成效:一是成立了专门的“送法进校园法官讲师团”。选派具有未成年人民事、刑事审判经验、法律理论功底扎实的法官组成“送法进校园法官讲师团”,在全省送法活动中,是有专门送法组织的少数几个法院之一。二是形成了以法院为中心、以区关工委为协调总调度、多部门参加的统一、协调的“送法进校园联动平台”。充分发挥了关工委等部门的协调作用,通过关工委协调区教育、民政、司法、公安等行政部门及基层办事处、社区一同重视、共同参与、联合互动,形成了有效的普法互动平台。此作法,既落实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特殊规定,又促进了送法进校园工作的效率、质量与整体效果。三是与市政法委法学会刑法研究会联合送法,促进对未成年违法、犯罪状况的研究水平及对未成年人教育、挽救、感化法律政策、管理措施的完善和提升。我院与市政法委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紧密联系,联合送法,充分发挥优秀青年法律志愿者在送法活动中的的积极作用,也对法学研究机构研究我市未成年人法律状况、为政府提供立法政策咨询、建议或者起草相关地方法规、管理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是以人民陪审制度为载体,促进法院与校园、审判台与讲台的有机对接。提高学生的法律水平,需要从教师的法律素质抓起;提升校园法制水平,需要校园需求与司法要求的有效对接。通过个人报名、人大考核、任命等法定途径,使三十六所学校主管法律的副校长或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进入了人民陪审员队伍;通过走上审判台审判案件,增强法律素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法律处理措施有更加直接、明确的认识;同时,也通过人民陪审员队伍,使学校的法律需求及时带入我们的送法视线,促进了普法、预防与审判功能的有机融合。五是形式多样。课堂普法、礼堂普法、操场普法、视频直播普法、校园广播普法,是基本形式;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小学生、小记者走进法院,“零距离”感受法院、法庭、法官和法律;向学生赠送“法律口袋书”、通过“校信通”定期推送法律宣传内容、指导编写校园法律读本、指导学生开模拟法庭。六是内容丰富。学生法律素质、法律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对家长、教师法律素质、法律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校园法制管理措施的高质高效。为此,我院的送法活动,分为“学生篇”、“家长篇”、“教师篇”、“校园管理篇”等项内容,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不同的授课内容及形式。
吴迎峰主任还对“送法进校园”活动取得的显著成效进行了通报,今年以来,举办送法进校园16次,通过关工委督促学校发送“校信通”,发放法律图书数百本。仅秋季送法目前已进行六次,为珠江路小学、东方四小、安徽路小学、东升一小1200余位一年级新生家长上生动的法制课;分别走进市九中、东升三中,为2000多名高中二年级学生送上了精彩的法制讲座。辖区学校、社会各界对我院送法进校园工作交口称赞;省法院对我院通过“校信通”推送普法内容的首创性作法,给予了高度肯定。今年以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数量呈下降趋势,受案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0%,有力证明了普法宣传与教育、挽救、感化的司法基本政策有机统一的良好成效。
少年案件审判局副局长魏淑琴通报了两起典型案例,案例一:原告薛某诉被告张某、张某某、李某某、洛阳市某中学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一案;案例二:被告人罗某犯盗窃罪一案。
河南法制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洛阳日报、洛阳商报、洛阳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涧西区法院官方微博对发布会进行了图文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