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涧西区法院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白狄莎同志荣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涧西区法院在上级法院的指导、区委的领导、区人大的监督、区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的原则,主动担当,勇敢创新,促进未成年“预防、审判、矫正”的一体化及审判教育及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6年以来,通过以“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为核心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达到了洛阳市城区法院涉少刑事案件较前几年同期下降率达到20%的好效果。
为落实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目标,涧西法院专门成立了由党组书记、院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从而形成了全院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提出“以少年审判局为核心、全院优秀法官为普法主体”理念,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搭建纵横联合、内外联合的“内部工作平台”与“外部工作平台”,成立“校园法官讲师团”,落实“一校一法官”制度,形成了以关工委为总指挥、总调度、以教育行政部门为总督导、以社区组织为前哨阵地、辖区学校全部参与的人民法院普法宣传、教育协调、配合、协作机制。全国首创的“一校一名陪审员”机制,实现了法院与校园、审判台与讲台的有机对接。与市政法委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紧密联系,选派律师志愿者,使之成为普法工作的援助力量。在法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关爱三结合的基础上,将法庭教育贯穿于案件审理的“庭前、庭中和庭后延伸”的全过程。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学生篇”、“家长篇”、“教师篇”、“校园管理篇”用不同的内容及形式,开展送法活动。
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以来,开展各类普法40余场(次),法院开放日6次,组织中、小学生法庭观摩6次,组织百名小学生、小记者进法院;16次出动全市唯一的巡回审判车进入社区、学校,让学生、教师、家长“零距离”感受法院、法庭、法官和法律;向学生赠送“法律口袋书”2千册、发送法律宣传册6千册;通过“校信通”向家长、教师、学生推送法律宣传12次;指导学校编写校园法律读本丛书,指导、组织学生模拟法庭3次……同时,建立未成年法律工作群,在法院官网开设“未成年审判及法律宣传专栏”,设立青少年法律热线电话两部,委派赵秋香、白狄莎两名青年女法官担任“知心姐姐”,随时解答涉及青少年普法的相关问题;讲好“开学第一堂法治课”、“放假前最后一堂课法治课”、五四青年节及六.一儿童节,开展专题送法活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通过“校信通”推送普法内容的首创性做法及“六.一法治宣传周”活动,省法院给予了高度肯定。
白狄莎同志,涧西区法院校园普法讲师团负责人,区关工委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团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第三届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以来,她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良好品行”的工作理念,把深厚法律功底、爱心、细心与少年审判的实践相结合,积极锤炼演讲口才,满腔热情地投入送法工作。她的演讲,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既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进行事项、情形列举,又通过提问、互动、竞答、游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法律的乐趣。每一次讲课都得到了教师、学生的广泛好评。她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30余次,受教育的学生、教师、家长及社区人员四万余人。她曾在“六.一法治宣传周”集中送法活动中,一个月内连续去校园、社区送法九次,平均三天一次,被区关工委等部门誉为“金牌讲师”。 她每周负责非羁押人员报到接待,对每一名未成年被告人及家属,她都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分析犯罪的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及个人原因,认真与每一名被告人、被告人家长谈心、交流;每一份矫正执行通知书发出前,她都会向未成年人被告人及家长提出成长指导意见,向矫正机关提出建议;被告人及家长,基本都留有她的联系电话,矫正、成长过程中的情况,随时向她反馈、向她请教。她热情、耐心、细致,赢来了广泛的赞誉,被亲切地称呼为“法官知心姐姐”。 白狄莎同志凭着一个女性少年审判法官的良知、爱心、细心和责任心,为法治中国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