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法官格局,塑造中国洛阳法院气质,这是洛阳法院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争创全国一流法院自信心的展现。
一个法官的格局,是对法律公平正义的恪守,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坚持,是对谦虚好学,砥砺前行的追求,更是对忠于工作,以高度的使命感从事法律事业的宣言。它是法官工作的基本准则与底线,是其开展法律工作的出发点。一名法官若是单单局限于自己的案件审判之中,失去了法官应有的格局,忽视了这些基本的准则,那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法官。
提升格局,应恪守公平正义,实践法的精神。
“人生而平等,根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没有权利假借后天的给予对别人頣指气使,也没有理由为后天的际遇而自怨自艾,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如是说。法的精神,就是保障国民在平等的前提下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履行自己的义务。而法院,则是国民期盼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地方。在法庭上,无论原被告有怎样的身份背景,法官都应当根据客观事实做出理性的判断。一方面,应不惧淫威,不贪权贵,践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古训;另一方面,法官也不应因同情弱者,就做出与事实相违背的判决。法官在处理这些案件中,应维持天平两端的平衡,依据事实,辨明道理,恪守公平正义。
审判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还是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程度的重要指标。法官在这项工作中践行着神圣的使命,肩负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唤,担负着实现社会公正的职责,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法官的神圣不在于落下法槌那一刻庄严的场景,而是在法槌落下的那一刻,产生的是公平正义。提升格局,对于法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格守公平正义的原则。
提升格局,应扎根群众,服务人民。
法官在从事案件的审理调查时,应扎根群众,不怕吃苦,真正为人民谋幸福,为群众求便利。让人民群众相信法官,相信法院,相信法律,我想对一个法官来说,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不办错案,忠于法律,把握好案件的证据关、事实关、法律观,就是让每一起案件都成为经得起历史和法律检验的铁案。
一纸判决或许能给当事人以正义,但如果不能解开当事人的心结案件就不能真正了结,在实际案件的审理中,作为一名法官要耐心倾听,悉心感受,诚心疏导,引导当事人理性沟通,最大限度地促使当事人相互取得谅解,实现消除矛盾化解纠纷握手言和的良好效果。力求在审判工作中不仅维护公平正义更要达到案结事了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耳熟能详、深入人心,奉法着强是历史凝聚的治国智慧。大智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使教科书中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变得掷地有声。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的目标和成果,作为一名法官,我们要继续努力,让公平正义的司法之光真正点亮。
提升格局,应不忘初心,不断提升个人的品格修养。
面对物欲横流、喧嚣嘈杂的现实社会,不忘初心,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康德曾说:“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使我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准则。”头顶国徽,身穿法袍,手拿法槌,心怀天平,这就是法官的形象。法官是正义的使者,是公平的象征,是法律的守护神,他用法律这柄正义之剑,与一切非正义的力量作斗争。温家宝总理曾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有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在当代法治中国,法官群体就是仰望星空的人。仰望星空,是对道德法则的凛然敬畏,是对心灵境界的执着坚守。法官是一种境界,是融法律与品格为一体的境界;法官是一种人生,是在追寻正义的过程中修善自我的人生;法官是一种信念,是获取人生辉煌的信念。正因为人生有了一个值得守护的东西,人才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即使一切都变成了灰烬,精神还会萦绕在这些尘土之上不肯离弃。
一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是有限的,但他却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实现自身修养的提升。一名法官应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勇于、勤于,并善于向别人请教,培养爱好学习的习惯。只有自身的修养提高了,法官才能更好地展开各样工作。从横向上来看,法官应博览群书,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对习近平总书记对依法治国思想的把握,这些学习,对于一名法官来讲都是十分有利的;从纵向上来看,法官应从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多总结、多提问,以更好地从事法律工作。法官要拥有“上德若谷”的胸怀,谦虚广纳的品质,不断提升个人的能力与修养。
提升格局,应忠于工作,热爱工作,肩负起一名法官的责任。
一份工作,一份事业,一份使命,人生的意义因责任而变得厚重。
前几日看到一则新闻,它报道了在山西一所医院中,九十七岁高龄的北大才女于载畿仍在出诊。其因工作,一生未育,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工作,吾宁死”。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事例太过极端。但在我看来,这样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一个人活在世上,他须要明白自己来到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他须要时常问自己的是“我能够为他人带来什么?”“我能够为社会带来什么?”“我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只有一个人清楚地了解自己人生的价值,明确个人的角色定位,这一生的光阴才不至糊涂地度过。
三百六十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法官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法律事业,应当有着高度的热情与崇高的敬意,因为它是一个伸张正义,维护公平的神圣之地。为弱者发声,为贫者伸冤,为社会守护一盏公义之光,这,应该是每一个从事法律工作者的神圣宣言!
每一名法官,都应积极投身于法律事业,以一生的激情与热忱从事审判工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法官应以此诗勉励自己,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向前!
法官的格局体现法院的精气神,法院的精气神凝聚人心,创造智慧,塑造形象,是法院之魂。
法院气质与法官格局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一方面,要塑造一个法院的气质,提升法官格局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作为一名法官,要有担当、智慧、使命、见识、责任、爱心、眼光的格局。而塑造法院气质,单靠个别法官提升格局是不够的,它需要全体法官的共同努力。如果每一名法官都具备了这样的格局,那么他就会由量变转变为质的飞跃,从而转变为法院的气质。另一方面,法院的整体气质,将产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环境效应,带动法官格局的提升。
洛阳法院以大气度、大格局、大胸襟来塑造“洛阳法院气质”,以先进的文化培育人、塑造人、引领人,必将为争创全国一流法院实现突破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胸怀天下,投身法律事业,执法之利器,行世间之公义,不偏不倚,公正无私,这,是法官的价值所在!
捍卫法律的尊严,为社会的良心发声,为真理守望,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尽责,这,才是法院的价值所在!
提升法官格局,塑造法院气质,为实现洛阳法院成为一流法院而努力奋斗,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期待,也是我们洛阳法院全体人员的共同目标。作为一名法官,要立足本职工作,切实履行司法责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为法治中国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洛阳法院的法官,我能够有幸成为这一伟大改革征程的亲历者,见证并参与洛阳法院有大到强华丽转身的过程,我感到由衷的幸福和自豪。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唯有实干才能谋求实绩,心有大我才能共担伟业。我坚信我们洛阳法官一定会齐心协力,不忘初心,为一流法院的实现而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