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动车追尾事件又一次证明了“谣言止于真相”这个道理,但同时也再一次暴露了有关部门面对突发事故时,偏重于对遇难者的紧急救助,而在相关信息的发布方面则存在着信息发布滞后、引人误解等问题。
7月24日,在事故发生后仅一天时间,就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出了图片和视频,表示发现“7•23”事故现场有挖土机挖了几个大坑,对此,有的网友认为是要掩埋拆卸的车厢,有的网友质疑“是不是在掩埋证据”。
短短几小时之间,该图片和视频在网上被广为转载,被转发多达上万余次。笔者看到该信息时也为这些真实的图片而感到气愤。直到该信息在网上几乎已经被“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之时,才有人站出来表示,挖坑不是为了掩埋车厢,而是因为吊卸车厢需要吊车进场腾空间,至此,“车体被埋”的谣言才不攻自破。
同样的问题,于7月25日在京沪高铁同样出现。G20次列车在安徽定远县境内突然停车停电,电视空调停止作业。由于“7•23”事故刚刚发生,车上乘客“兵慌马乱”,“事发后很长一段时间,列车上的工作人员没有出面解释停车原因”。
在一些事件发生之后,相关当事方在积极救援的同时,如果能够同样积极地和急于获知事实真相的公众进行必要的沟通,那么那些片面的、主观的,甚至虚假的信息在事实面前将会无所遁形。回避问题或缺乏沟通都将会引发更大的猜测、质疑和流言,而辟谣所付出的时间、费用和精力将会更大。希望其它涉及公共安全和民生的部门,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提高与公众的沟通能力,从而避免无谓的猜测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