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执行局执一团队“三心执行法”之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19-12-27 18:24:18







    尝试过夜半时刻敲打键盘写稿子的苦涩,经历过双休日加班加点写判决的岁月,见证过“基本解决执行难”战场上弥漫的硝烟……

    2019年4月,我有幸加入王翔云团队长的执行实施团队,即执行一团队。

    这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团队;办起案件来忘了吃饭、忘了病痛、忘了家庭,已经成为每个团队成员的“习惯”;餐桌上讨论案件、下班途中想着案件、睡梦中惊醒的也是因为结不了的疑难案件,这已经成为每个团队成员的工作“常态”……

    执行工作历来被称为法院工作的“硬骨头”,但是这样一个执行团队,他们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用“爱心”“细心”“热心”,不断提升“硬执行”的“软实力”。在此结合三个执行案例,简要将“三心执行工作法”赘述如下:

    爱心——司法有温度,执行化干戈

    2014年6月,被告赵某违章驾驶机动车,造成原告邓某身体受到伤害,后双方发生矛盾,原告诉至法院,经过多次调解,未果后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判决生效后,赵某一直没有履行还款义务,邓某遂申请强制执行。

    立案后,执行法官第一时间依法向赵某送达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等法律文书,敦促被执行人赵某履行义务。赵某一直不来法院配合,期间申请人和执行法官多次联系赵某,赵某称自己无稳定工作,无经济来源,无钱履行,态度坚决。

    后来申请人邓某找到赵某临时工作地点,与其交涉,赵某感觉自己很没面子,双方矛盾升级。期间申请人托熟人找过赵某,自愿放弃部分款项,被执行人赵某感到自己在熟人面前很没面子,更加气愤,双方积怨加深。

    2019年初被执行人赵某玩起了“躲猫猫”,外出半年之久一直杳无音讯。2019年8月的一天晚上,申请人提供线索被执行人刚从外地赶回家。在王翔云团队长的指挥下,执一团队干警快速出击,第一时间将赵某带到执行局。调查后得知,赵某虽在一家餐厅作厨师工作,虽月薪几千元,确要赡养70多岁的老母亲、抚养2岁多的小孩,于是执行法官给双方作和解工作,直到当晚11点钟,在申请人作出让步的情况下,赵某通过打电话让朋友将款项凑齐,在法官办公室里当场履行。

    一起标的额不大,但双方积怨已久的案件,在承办法官温情执行下,圆满和解,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

    【感悟】:并非所有的被执行人都没有“人情味”,在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同时,也需对被执行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司法的温度,来感化其选择当“老赖”的心理;用正义的力量,让其放弃当“老赖”的决定。

    细心——网络查控“捡珠宝”,天上也会“掉馅饼”

    A某公司申请执行B公司合同纠纷一案,案件标的额780余万元。承办法官接到卷宗,核实完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是否依法送达后,翻遍整个卷宗发现财产线索只有该案在诉前保全阶段,轮候查封被执行人B公司的某块土地。通过电话联系到该土地首封法院的承办法官,得知本案系轮候查封,该土地通过拍卖变现后剩余价值寥寥无几,一时间执行进度陷入僵局。在别的线索没有希望的情况下,承办法官习惯性地查看《财产查询反馈汇总表》,突然“反馈结果”一栏中,显示被执行人B公司在该银行所开账户有余额1000多万元,但后面显示“有冻结信息”。正常情况下,执行法官看到这些后,第一反应就是,既然有冻结信息肯定没钱啦。该案承办法官本着试一试看有没有希望的心态,进入最高法院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系统显示有余额,但同时显示有两笔查封已过期。看到此情形后,承办法官猜想用不用到银行柜台核实一下。随即将该情况向王翔云团队长汇报,团队长第一反应也是去银行进行核实,如果那两家法院冻结已超期,该账户上应该还会有余额。

    承办法官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同事驱车前往某银行。银行工作人员在其系统上看到,B公司该账户确有冻结信息,但不确定那两家法院冻结超起后是否续封(后来得知那两家法院其中一家是上一级法院,银行方面怕得罪不起)。当天,这一情况向局领导汇报后,于风卫局长和王翔云副局长也放下手中紧要工作,驱车赶到银行。

    最终通过多方核实、多方协调,在确认那两家法院冻结超期未续封的情况下,某银行依法将B公司该账户内余额600余万元汇入法院指定账户。虽然该案没有执行完毕,但申请人对执行工作非常满意。

    【感悟】:“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干警所从事的执行工作并不是“粗活”,随着执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执行干警,必须熟练掌握执行信息化技术,活学活用。同时要努力做到细心、细心、再细心。

    热心——点滴付出换真情,主动出击巧执行

    C公司申请执行白某等11名被执行人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案件标的300余万元。因为该案被执行人太多,执行法官拿到卷宗材料后,为便于掌握案情,第一时间给申请人电话联系。申请人接到电话后感到很吃惊,因为他们感到这么快就接到执行法官电话,开始以为是案件执行到位很兴奋,当执行法官告知其意图后,C公司代理人热情介绍了11名被执行人的详细情况。第一次电话沟通长达半个多小时,电话沟通后,执行法官将11名被告人的不同情况详细记录。及时向团队长汇报,在征得王翔云团队长认可后,执行法官先后十余次分别给各被执行人打电话,了解情况、了解分歧、了解症结。

    通过执行法官三番五次热心的“电话攻击”后,被执行人一方纷纷表示,他们之间的矛盾纠纷可以内部解决,但是绝不是向申请人拒不履行的法定事由,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当“老赖”的后果。最后,在申请人表示同意的情况下,11名被执行人共同让其中的被执行人白某出面于申请人签订和解协议,该案通过执行法官电话沟通,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圆满和解。

    【感悟】:让群众满意,是司法工作的终极目标。如何让群众满意?必须能动司法,尤其是在执行案件中,就需要执行法官换位思考,主动出击,在法律限度内用满腔的热忱,换取被执行人的理解,敦促案件圆满解决。

责任编辑:史翠玲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