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款要回来了,申请人却失联了?近日,涧西区人民法院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让执行法官费尽周折寻找的申请执行人。
孙某与王某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一案,因王某一房两租,导致孙某交了房租却无房可住,无奈诉至涧西区法院。法院判决双方解除租赁合同,王某向孙某返还租金7000元,判决生效后,王某躲而不见,拒不履行,孙某遂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虽未查控到王某名下的银行存款,但经执行法官释法析理明利害,被执行人王某终将全部执行款以存现方式转至指定账户。
当执行法官兴冲冲的与申请人孙某联系时,却发现电话停机,又是一外地户籍,怎么办?通过查阅一审卷宗,执行法官发现申请人在诉讼期间确认的地址为涧西区某小区,而该小区正是该院疫情防控期间分包的小区,立刻联系分包该小区的同志。通过小区物业终于找到了孙某地址确认书上门牌号的业主,却非孙某本人,抱着不放过任何可能性的心态联系了该业主,但其表示并不认识孙某。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该业主去年刚刚购买了此房,而原业主也并非孙某,但细心的执行法官发现两人均姓孙,遂又联系了原业主,原来孙某系原业主的侄子,孙某在一审诉讼期间曾借住过这里。
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了申请人孙某,当孙某接到执行法官的电话时,感到非常意外。身在外地打工的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换了联系方式法官居然也能找到他,电话里他激动地说道:“这钱来得太及时了,因为疫情影响已经两个月没收入了,太感谢你们了!”,随后便委托自己的妹妹代领了该款项。
疫情期间,涧西区法院借助网络查控系统、网络事项委托系统等方式,坚持查控、保全、评估、拍卖等执行工作不暂停。同时,将社区防疫值班与执行工作相结合,查找当事人下落、了解被执行人情况、及时做好普法教育,真正做到防疫、执行两不误,防疫、执行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