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结建党100年的历史,是一个深刻的政治科学课题、命题。在历史走向现实和未来的路上,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总结历史的兴衰成败,把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指路牌放在明处,指引国家更光明、更洁净的前途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方向,是党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在当前的社会思潮、政治思潮中,历史虚无主义占据着一些人的灵魂,贪欲弥漫精神,肉体取代精神,享受麻木精神,精神的实质退化为虚无。表现为正确思想的虚无、对正确思想的顽固否定;面对历史、未来的虚无,对黑恶的顽固坚持。历史虚无主义客观上必然导致一次又一次的自身历史的否定和虚无,导致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的轮回:兵荒马乱、民族撕裂、国家重创、民不聊生、被动落后、恶性循环,一次一次的历史真相摆在面前。这都是不尊重历史和国家发展的客观真理导致。虚无必然导致下一步的虚无,直至最终的衰亡和彻底的虚无。这是历史顽固虚无主义者的必然下场。真理在历史、现实的实践中闪亮,虚无主义者却一路一片虚无,坠落在脏乱的虚无中,历史虚无主义者顽固地走到了现实的尽头,必然倒在没有未来的不归路、断头路!正确面对历史,一定要吸取历史的黑恶导致自身、大家灭亡的深刻教训,保持最清醒认识,选对路,走好路,走向文明永久未来。
一、倡导科学政治,建设求是的新政治生态。
政治是科学的,科学是政治的本质属性。科学政治要以史为鉴,辨法析理,面向未来,政治清明。我们简要分析一下政治的科学属性。
首先是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新的实践中发展真理。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政治成熟的指导思想。
第二是认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是认识论的最正确的方向;科学性是认识论的最正确的基础;后人的脚步都是在前人的路上走出来的,要感谢前人的伟大的思想,这是客观认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历史性;阶段性是认识论的最正确的发展;革命性是社会矛盾解放的因果;群众性是认识论的来源,现代性是认识论的归宿。
第三是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在过去的不同历史时空物质条件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面对中国文化结晶,会在结合中产生新的思想,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需要符合中国悠久文化实际的新思想、正方向,需要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第四是哲学的科学性。历史唯物观在时间轨道上经过唯物辩证法和联系、发展观点的指引加入了文明新元素,使物质、意识观点在劳动实践中进化、文化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互为因果,辩证全面认识,发展为哲学的科学新阶段:现代中国哲学。它是真理的意识、认识,指导实践、文明的进步。
第五是人生观的科学性。善待周围,知足常乐。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明历经磨难仍然源远流长的根本因素。善良和勇敢是人生的小小火种,照亮了平淡的生活和路程,唤醒了普遍的清明、民主的热烈反响和共鸣。小小火种执着点燃着,越照越亮,像五四精神一样成为了社会伟大觉醒、伟大革命、伟大解放的前奏和坚实的基础。小小火种的人生是光辉的人生。
第六是价值观的科学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有中国文明内涵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普适性、导向性、丰富性、多样性,是文明健康延续的基本条件,需要像五四精神一样在中华大地用心传播,精心培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七是方法论的科学性。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和核心,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全面,改革、开放,包容、交流,共建共治共享。《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翻开了新中国发展史上全新的一页,自此中国全面走上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新发展道路。当改革开放处于低潮时,是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革命性创举,让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转变和历史性成就,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创中国伟大辉煌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第八是国家信仰的科学性。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稳固的公民宪法信仰基础,在全体公民中大力宣传教育爱国主义、法治理念。以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源远流长为纽带和连接,维护祖国和平统一,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文明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复兴、文明延续理想。
第九是民主的科学性。我们要致力于建筑在传统中国文化基础上的清明、民主、自由中国,构建良好的国家与人民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集中是民主的结果,要努力提高民主集中制的质量效率和法治化实践水平。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可爱的光明的未来,要积极宣传小小的英雄主义,大力推进民主思想与中国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稳步推进民主实现的多种方式。
第十是理想的科学性。真理在实践中发现,与多样的实践共同前进、进步。文明、纯洁是历史存在的唯一前提和永恒方向,文明、纯洁是人进化的高度,要实现现实与理想的良好对接。展望历史、现实、未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抛却世俗、洁净世界、互相吸引、竞争发展、团体游戏、民主科学的未来文明社会。
第十一是现实的科学性。文明法治下的民主政治,要建筑法治的清澈源头和源远流长,文明法治在建党、建军、建国实践中发挥基础和规范作用。法治与民主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法治与人性对待的原则统一与宽容向上。坚持世界、人类法治、民主思想的借鉴融合完善进步。在现实中要坚决反对“伪现实”,反对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伪科学、伪君子,走黑路、失民心。
第十二是相对论的科学性。绝对与相对:物质都是相对的,而真理是绝对的,当相对遇见绝对,是新的绝对的相对论。本质与形式:本质是内在的,在形式的怀抱中,本质指导形式;本质表达的真理必须存在于物质形式中,指导形式的性质、方向。时间与空间:生命在时空中生存,在时空中运动;时空是绝对的,生命都是相对的。现实与理想:人们在现实矛盾中运动,在理想中追寻光明。现在与未来:在现实物质形式发展的目的性中,走向未来文明进步。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群体(小的群体与大的群体)共存共同进步,而不能撕裂否定,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真理与错误:在前人伟大的思想中思想,坚持真理,修正自己的错误,客观全面表达。全面与片面:片面有局限性,全面有正确的结果。一般与特殊:有普遍意义的真理,也有针对性的结论。历史与现在:抹去浮尘,看见历史深埋的真相,现在如何面对?基础与高度:群众是基础,国家是建立在民主之上的。有限与无限:有限在无限中,共生共存。局限与开放:局限在局中、在限制中,开放包容、丰富,共同提高。
二、守正创新,建设求真的新政治生态。
首先坚持意识形态的守正创新,正确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科学作出了宣传思想工作从正本清源进入守正创新的重大判断。这是我们党面对国际、国内的挑战、危机,表现出的高度的忧患意识、清醒意识、生存自觉、政治自觉、理论自觉,要发扬光大五四科学精神,进一步推动民族自觉、人民自觉、民主自觉,在历史逻辑中,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实现中华文明伟大永久复兴。这是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的科学重大变革,是党面对新形势、新现实、新变化作出的战略选择,是指导今后政治工作实践的纲领、原则。守正创新体现的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勇气、自我监督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力度、生存发展的能力水平、更广泛民主的舆论准备。守正创新符合政治科学原理和历史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民主性、规律性、实践性。它包括理论的守正创新,意识形态的守正创新;实践的守正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的守正创新。要彻底自我革命,清除政治肌体的病菌,提高政治免疫力,提高政治健康水平。
其次坚持文明的守正创新,自由解放。人类文明的进化有曲折、有反复、有沉默,沉默之后的小小火种的觉醒孕育着伟大,自发推动了自觉,闪亮吸引了文明的目光,让文明不再沉默,扬帆起航再出发,在历史逻辑中由小到大继续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伟大社会解放,把五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让新思想运动、新文化运动在新的现实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推动国家、人民、文明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源远流长。五四精神的核心、实质、亮点是觉醒,面对顽固的屠刀、黑暗,人民、民族的彻底、整体觉醒,新文化力量的整体觉醒、反思。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善良和勇敢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在文明复兴之路上,科学民主之光在新时代建设更新中国的政治实践中照得更亮、传得更远。中华文明在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实现了源远流长。中华文明长久发展需要稳定的国家基础条件,安全的国内、国际环境,巩固的国防。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国家的军队、巩固国防的军队,教育人民信仰爱国主义、爱人民子弟兵;教育官兵爱护祖国、爱护人民,忠于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军法,树立宪法和军法信仰,建立军法宣誓制度,维护国内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文明进步。习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中央军委、各军兵种、各战区、军事安全机关在调整改革中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壮士断腕的勇气告别旧体制,迈上了强军兴军的崭新征程。解放思想,科学建军,必将继续推进人民解放军和国防事业改革不断走向更光辉的未来。《解放军报》在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时以《伟大觉醒孕育伟大创造,伟大革命推动伟大飞跃》为题发表了重要评论,评论中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思想解放的大潮,如狂澜荡涤僵化落后的观念,冲破思想的禁区,打破发展的僵局。改革开放要向更广泛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让伟大觉醒、伟大革命一次次在实践中再现,不断推动人的进一步解放,大力推动文明的解放,把各个领域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充分的发挥出来,建设更加美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第三坚持政治经济学的守正创新,良好建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过上上下下的努力、辛勤劳动,国家综合实力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有了丰富的实践内容。政治、思想、文化、经济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共同推进了国家的进步。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主线、硬指标,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作为软实力,政治、思想、文化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现实、中国历史,发挥引领、引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作用。经济的发展,创新是永恒的动力,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经济思想的创新、经济形式的创新、经济内容的创新。经济思想的创新就是要不断提高经济管理的主动性、前瞻性、协调性、连续性,避免经济的阻断、破产、危机,让经济永远保持科学健康的活力、动力、创新力。经济形式的创新就是要跟随科技的发展、进步,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质量,比如现在先进的电子技术、互联网+,都要和传统产业完美融合,提高传统产业的创新性、高效性、完美性,更快速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进步。经济内容的创新就是加强实体经济的研发力度,大力推进学校学生、科研机构、企业的创新思想的培养、培育,奖励优秀的创新思维,在经济体系中持续形成重视研发创新、奖励研发创新、推动研发创新、实现研发创新的良好风气,让研发创新成为经济生存发展的第一发动机,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根本组成部分。经济内容中金融是推动力也是危机的来源,应良性健康发展,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唯一根本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大亮点是经济民主,体现的是广泛的、全面的、不同层次的、多角度的充分民主思想。要像推动经济体制民主改革取得伟大成就一样,推动政治体制民主改革取得伟大成就,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把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民主政治的文明实践水平不断提高到新的阶段,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好最关键一步。
三、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求善的新政治生态。
走过了100年,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有了更高的历史自觉、理论自觉、实践自觉,要实现国家领导能力的现代化、思想化、宏观化、监督化、民主化,要在自我革命的进程中,和伟大社会革命、人民的解放良性互动。自我革命杜绝权力腐败最根本的途径是将属于人民的权力依法彻底交给人民,实现人民的文明充分民主解放。自觉顺应、适应历史逻辑的潮流变化,无论社会革命处于低潮还是高潮,无论社会斗争有多激烈,都是实践的丰富内涵,都在中国共产党的纪律监督、法治监督之下,都是必然的伟大胜利的自由过程,在现实实践的逻辑变化中推动真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实现,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更加自由民主的社会生态,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的逻辑恒久在现实实践中真正实现。
党必须在《党章》规范下活动,并且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支持国家机关依法民主自由产生,依法为人民服务。新时代我们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就要充分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历史逻辑奇迹中在政治领域成功实现。40年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生产力和物质建设有了充足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圆满成功。在历史新阶段新时代,党面对社会矛盾的新变化、新问题,科学作出了中心思想的战略转变,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精神文明的进步、政治体制的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完善现代化、民主化、多元化、实践化方向,尊重党员、人民、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活力,打破僵化、形式体制,总结区域先行经验,立足中国五千年文明实际和勤劳善良团结实干中国各族人民实际,在家国情怀的深情歌声中,实现宣传思想充分引导,民主实践充分丰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改革思想中,发扬真正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决反对严重的制度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现政治、法治、民治统一,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不断实现人民的文明民主自由解放,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高度、深度、广度、纯洁度。组织工作坚持从严治党,纯洁队伍,任人唯贤,平等包容,注重实践,实干兴邦。宣传思想工作以理性化、客观化、公开化、稳定化为指导原则,守正创新,弘扬正能量,推动民主改革进程,反映客观实际,解决社会矛盾。大江大河有主流、有多元,要反映客观、引导主观,让文明在新闻宣传中更加丰富多样,更高级、更充分、更自由、更风清气正、更源远流长。
要在文明条件下坚持依法治国和充分民主的相对统一。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清除一切人治行为和法治漏洞、壁垒。《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提出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比西方民主政治文明层次更高、内容更丰富、民主更充分、实践更理性、信仰更光明。根据《宪法》的规定,要体现国家、人民的充分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共产党、民主党派依法平等主体参与政治、服务政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自由、民主开展政治活动、参政议政。依法充分保障全体公民的信仰自由、选举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当家做主,政府依法由人民民主自由选举产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依法发展国家充分民主,在人大、政协等各种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推荐领导人选有发表意见权、自由投票权、联名推荐候选人权。如果没有推荐人选,选民、代表、委员可以充分发表意见,自由选举。各类选民在地方和国家各类民主选举期间有自由表达权、合法言论自由权、自由投票权、被选举权。
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是政治的先进属性。民主体现了团结、友善、包容、平等、正气、力量,是生存之基、科学之源、文明之火。要建设新时代的新民主政治,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民主方式,大力推行创新民主、理性民主、依法民主,在党的自我革命、民主自觉引领下,在不同的民主道路上实现民主的分立、互相民主监督。
坚持党的领导。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科学党建,民主党建,文明党建。党的领导要体现先进性、思想性、文明性、平等性、引导性。党的领导是实现自我革命、创新民主的坚强保障,要增强革命性、战斗性,在党内、党外把人民民主专政进行到底。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在新的实践中增添新的本质内容。
坚持人民当家做主。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言论权、独立自由表决权。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民主党派、新闻媒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行科学民主,包括人民群众的科学民主表达,政治协商的科学民主辩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新闻(网络舆论)充分自由,科学民主符合科学政治发展方向。
坚持依法治国。树立以宪法为基础的国家信仰,良法善治,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真正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和宪法誓言,在公民中真正树立宪法信仰,国家、党、政都是不同政治主体,有自己独特的科学发展方向,国家、党科学真正区分开,党、政科学真正区分开,真正落实好不同的代表大会民主选举制度,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主选举实践,发挥好选民、代表的民主权利,坚决做到党守法不缺位、更不越位,让每一张选票真正发挥作用,实现真正的依法民主。人类有信仰才有未来,有信仰才有光明,有信仰才充实,有信仰才勇敢。信仰让我们在充分和高度的理论自觉中由必然到自由,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这个信仰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正确的理论道路、文明的理论实践、科学的理论实现,统一于建设更新中国的伟大实践中。
100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很短,却在历史的积淀中丰厚。文明在曲折变幻的进程中艰难的探索,带着苦难带着觉醒带着善良带着勇敢,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磨难,终于在坚实的基础上落地生根发芽,闪耀出了耀眼的光芒,这是必然的结果。科学民主文明的火种永远不会熄灭,让觉醒之火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越照越亮,让中华文明的未来在坚实的道路上永远越走越宽广。要正确理解、看待历史文明的曲折带来的更高级的进步。文明之火不熄灭,团结一致向前看,扬帆起航再出发,要实现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融合发展,建设更加开放的中国,向世界传播文明、友好、和平,推动世界文明一体化、多样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