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4日,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举行爱心帮教员聘请仪式,涧西法院院长董扬宣布成立爱心帮教办公室,并为来自涧西区妇联、团委、教育局、关工委、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市第二十三中学、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八位爱心帮教员颁发了聘任证书。这是涧西法院落实帮助犯罪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重新回归社会,重树生活信心的新举措。
自1998年8月涧西法院被指定对青少年犯罪实施集中管辖以来,涧西法院就把帮助心理歪曲及对社会和生活失去信心的犯罪未成年人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坚持不懈地探索适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审判方式和工作思路,形成了一套集惩罚、教育、感化、挽救为一体的少年犯罪案件审理模式,即庭前走访、庭审教育和庭后帮教的“帮教三部曲”。 十年来,在涧西法院的努力下,有3000余名少年犯重回社会,并在各行业取得发展。涧西法院也因此先后被共青团中央、最高法院授予全国首批“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先进集体”、“全国少年法庭先进集体”等荣誉。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犯罪人数增多、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手段暴力化、犯罪内容多样化等犯罪新动向的出现,涧西法院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坚决贯彻落实最高院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关于少年法庭工作必须贯彻好“坚持、完善、改革、发展”八字方针,切实做到“六个加强”的指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工作方针,加大对犯罪未成年人的帮教力度。聘请爱心帮教员即是其中之一。该举措的具体内容包括:涧西法院成立爱心帮教办公室,组织心理咨询师、工、青、妇、关工委及法学教授等人担任爱心帮教员。由其对被告的基本情况展开社会调查;在庭审中与被告代理人一起为被告辩护;在庭审后,根据其调查的情况及庭审情况,向法院提出被告的量刑建议;宣判后,被诉青少年提出帮教方案,实施心理较治。监督被判处缓刑、管制、免予刑事处罚的青少年其履行好自己的义务、管理好自己的行为。
与此相对应,涧西法院还建立安置帮教基金及安置帮教基地。涧西法院与市区各职业院校建立帮扶基地,对考上该类院校的犯罪未成年人,说服学校接收其为学生。涧西法院还建立专门的帮扶基金,对上述因贫困而无法入学的犯罪未年人分情况支助一半或全部学费,使其能够在学校这个较为宽松和纯洁的环境中逐步适应社会生活,而且使其能掌握一技之长,为自己的未来谋一条出路。
此外,涧西法院还采取“心灵呼唤”法以及开展“新生林”等活动。通过安排被告人与其家人、老师、同学、朋友进行交流、沟通,促使被告人从心底里知错改错、主动改造、珍惜生命、热爱社会。通过组织犯罪未成年人到周山公园植下一棵新生树,鼓励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正确态度和良好心态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