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业外作品

权利—手松则成,手紧则不成

  发布时间:2013-10-25 17:07:58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证难办,脸难看》曝光,北漂小伙曾往返6次、行程3600公里办护照 。

    这小伙是不是有点轴,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本乡本土的小地方,不会托个关系、找个熟人吗?找不到领导,七大姑八大姨总找的到吧。再不成,花俩小钱,找个代办,最不济陪个笑脸、送个红包,何至于来回跑6趟,丢人打家伙。在埋怨的同时,笔者也不无几分心酸。

    公仆们为什么要弄权?有些官员对“弄权”具有少有的无师自通的天分,大到刘志军,小到看门老汉,无不把权力操弄的淋漓尽致,一朝权在手,便把利来求。在行使权力时,不设置点障碍就无法体现出掌权者的高人一等;不设置点障碍就无法体会居高临下的施舍快感;不设置点障碍就无法体现权力的权威和价值,就无法兑价其他的权力,就无法追求自身权力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恃权傲物,持权慢人”,足以为此种心态立此存照。

    国人对权利的追逐和渴望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学而优则仕嘛,当官掌权是人们最高的价值取向,就连普通百姓对权力也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心态。咒骂滥用权力,但又希望权力为我所用;讥讽不正之风,办事却要找关系;痛恨“潜规则”,却又希望自己是“潜规则”的受益者。正是这种环境为权力的恣行提供了舒适的温床。

    权力滋生腐败,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腐败,这是权力的原罪。如何让权力不能作恶是法治社会的最大课题,简政放权,把权力放在法制的笼子里,把权力放在聚光灯下,无异都是制约权力的良方,但最根本的是要在每个公民的内心树立规则意识、法制意识,以遵守规则为荣,突破规则为耻,根除功利心态、投机心态、找漏洞、钻空子的国民劣根性。

    每一个法律规则的本意都是善良的,没有教人向恶的法律。如果每一个掌权者面对规则,都找“缝隙”和“漏洞”,谋求规则之外的利益;如果每个公民在面对规则都选择规避不利于自己的结果,那么,你得到的利益终究得不到规则的保护,整个社会都将沦为破坏规则的牺牲品。

    如果有一天,没有凌驾于规则之上的权力,没有操控权力的空间,公仆真正对主人怀有了敬畏之心,公务员考试也就变得一人难求了。

    如果有一天遇事不用求人,不用找领导,不用找媒体,不用信访,每个公民都能有尊严的生活,这时,我们可以说我们驯服了权力,我们有了法治。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