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法官进社区”活动。主管院领导走访办事处,社区法官走访社区,建立完善联络台账,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切实做到社区法官工作范围的全覆盖。坚持“社区法官调解车”制度,社区法官随时深入社区,随时为社区群众提供诉讼引导、查询咨询、纠纷化解、信访接待等法律综合服务,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维护社会稳定。
深化服务社区群众“双百活动”。社区法官2014年要“见百名群众,解百件纠纷”;院领导要“进百户人家,做百件好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深化“法官进企业”活动。坚持“企业服务官”服务企业活动,班子成员带头,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进行法律培训、提出司法建议等多种形式,完善企业经营风险预判应对工作机制。成立企业巡回法庭,快速妥善处理涉及辖区重点企业的案件。
深化“法官进学校”活动。选派“法制副校长”,积极开展“讲好开学第一堂法制课”活动。通过举办法制讲堂、模拟法庭等形式,教育广大学生知法、懂法、遵法、守法。
深化“法官进军营”活动。着眼时代要求,深化拓展内容,改进方法措施。开设涉军纠纷法律咨询热线电话,向军人、军属发放“维权服务联系卡”,为部队和军人军属依法维权提供司法服务。开展庭审观摩进军营、法律咨询进军营、法律培训进军营“三进”活动,增强官兵依法办事意识和解决涉军维权问题的能力。
深化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工作。主管领导、社区法官要掌握主管社区、学校、企业、部队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单、联系方式等,通过走访、座谈会、短信平台等方式向代表、委员宣传法院工作,定期向代表、委员通报工作情况,遇到重大事项主动征求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深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开展亲民爱民“十件实事”活动,务必让普通群众打得起官司,务必让合理合法的群众打得赢官司,务必让社区群众打官司更省心、更舒心,使群众由衷感到自己的权益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切实尊重群众诉权,凡是群众诉求,都要热情接待,全部做到100%回复;凡是符合立案条件的,都要100%立案。
深化诉调对接中心。强化诉调对接中心建设,坚持预立案登记制度,落实与社会法庭、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网格管理”、巡回审判的“五对接”,全面实现从纠纷起点到终点的全程对接,逐步形成资源共享、力量共用、良性互动的“大调解”工作网络体系。
深化“周六大接访”工作制度。坚持每周六院长亲自接待每一名来访群众,全体干警集体参与接访,积极推进源头治理和矛盾化解工作。